多媒体教研室于2014年和2017年两次荣获校级优秀教研室称号,2017年总结如下:
一、管理制度方面,以身作则,及时督促,让各位老师养成良好习惯,做到有章必循
本身我们学校对教学的要求就非常严格,从教务处到各学院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尤其是在我校经历过本科教学评估之后,各个教研室更是制定了全面、规范的工作细则,学期开学初,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认真落实了每门课的任课教师,明确了教学工作和要求,督促教研室教师按要求编写教学任务书和教学进度计划,保证每学期教学任务的实施和顺利进行。包括听评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等,但如何保证这些制度得到落实,这就需要我们教研室主任想办法,我们的经验是:第一要以身作则,树立规范,很多时候,我们的老师不是不愿做,而是不知道该怎么做,这时候我们就要先走一步,对各种文档的标准要吃透,比如说试卷分析的写法,教案的书写规范,听课记录的详细程度等等,都要给出好的标准,久而久之,让大家从模仿到养成好的习惯,最终形成老教师都可以帮助新进教师的良好氛围。第二是严格把关,平时可利用教研室活动加强监督。教研室主任对各项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及时督促,在上报材料之前还要细细的把关,对每一项材料,文档都要再过一遍,发现问题,立刻责成整改,把自己当成最后关卡,不把问题上交。
二、师资队伍方面,看准方向,为双师型、应用型师资发展做好储备
我校大部分教研室的教师基本都具备硕士及以上学历层次,很多教研室还有博士,学习基础都是好的,拿我们教研室来说,平均年龄35岁,全部是硕士研究生,正是能够学习的年纪,我们要抓住学校转型发展这个大好机遇,争取尽快让大家都具备双师型、应用型的资质。
拿我们来说,双师素质专业教师培养,实现三项紧密对接,即专业课程与软件公司、培训基地对接,授课专业教师与培训任务对接,学生技能与工作岗位对接。专业教师承担实训授课、实习指导的责任。专业教师开展一定学时的实训授课,与软件公司、培训公司一起指导学生实习。
教研室要求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培训活动来达到“双师型”的要求。现在学校对我们教研室的经费支持很大,2017年以我们教研室为主体,申报成功了校级虚拟现实教学团队,下一步我们将组织教研室教师利用假期参加虚拟现实相关的培训和资质考试,争取让教研室所有教师都具备“双师型”、甚至多种资质认证。通过这些培训,我们的老师不但开阔了眼界,还大大提高的动手能力,在取得资质认证后,我们下一步还打算把这些培训中学习到的新知识、新方法也通过课堂教学传递给学生,让我们的学生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认证,让同学们也多拿证书,多动手练习,让所学知识与社会需要接轨,为将来的就业铺路。
三、教学工作,注重常规,抓好细节
2017年,我们按计划认真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常规工作:审核各位教师制定的每个学期的教学进度表和任务书并检查授课计划的执行情况;坚持集体备课,检查教研室教师的教案、教学日志并对各位教师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建议;每周进行教研活动,着重了解教师多媒体课程分层次教学后的体会、教材的使用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讨论教学方法的改进和下学期教学内容等的调整情况;组织教研室教师互相听课,集体交流,共同提高;完成了项目实训、课程考查工作以及下学期教学任务的安排;完成了期末的出卷;积极参与学院、系的各项活动,加强与各个教研室沟通,以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四、以教研室活动为抓手,服务教学科研,增进交流,把每项活动做实、做好
通过教研室活动的实施,审核各位教师制定的每个学期的教学进度表和任务书并检查授课计划的执行情况;坚持集体备课,检查教研室教师的教案、教学日志并对各位教师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建议;着重了解教师教学后的体会、教材的使用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讨论教学方法的改进;组织教研室教师互相听课,集体交流,共同提高;完成项目实训、课程考查、出卷;积极参与学院的各项活动,加强与各个教研室沟通,以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同时定期利用教研室活动听取相关研究方向的教师做近期的科研情况汇报,鼓励大家进行教学改革方面的讨论。
由于大家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坐在一起的机会不多,教研室主任要认真利用每一次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功能。教研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布置任务,发布通知,而应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制度、教学研讨、教学交流、理论学习、共同提高的一个平台。
五、科研工作
本年度教研室教师共发表论文7篇,其中2篇为EI检索,其余5篇为中文核心,专著一部。申报厅级项目一项。
由于本年度教师们工作量依然很大等原因,所以老师们在科研上的努力还很不够,老师们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还有待再提高。还有就是,目前多媒体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设置还有待改进,课程的相关教学文档和资料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这个队伍还比较年轻,所以进步的空间很大。今后,我们必定会扬长避短,更进一个台阶,努力把多媒体教研室建设的更好!